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通讯员 王佳川 宋扬 2022-06-23
在通用空气钻机的液压系统上加装无线遥控,实现用电信号控制液压系统运行,操作人员只要在10米范围内都可以操控钻井设备,减少了粉尘和噪声污染……6月11日~12日,“中国石油开放日—东方物探站”走进四川南充,在国内陆上最大天然气勘探三维项目现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物探)“胡勇职工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物探山地遥控钻机引起广泛关注。“有了这个手柄,不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极大缓解,操作的安全性也得到提升!”东方物探特级技师、技能专家胡勇如是向在场记者详解他和团队的创新成果。
找油找气,物探先行,其原理是利用地震仪器,取得地震资料,经过处理,获得地下构造情况,从而为油气田开发利用提供钻探井位,因此被形象地喻为“给地球做CT”。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拥有“满盆含气”的独特优势,资源量位列国内陆上8大盆地之首,但由于高难复杂山地发育,勘探难度大。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历时46年建成中国首个百亿气区、又经13年产量跨越200亿,其间不断创新变革,以高精度、高效率勘探为目标破解四川盆地地表地下双复杂难题,实现油气短时间、快上产。
“坚持创新优先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东方物探人的血液里,职工的创新成果更是高效赋能了找油找气地震勘探一线!”东方物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常学军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大力开展了以“五新五小”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导师领军、内培外送、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实战经验和创新思维,在增效、降耗、提质等方面彰显了巨大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为例,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有序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运行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一大批由胡勇一样技能专家带队的创新工作室不断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创新成果争相涌现。围绕着聚焦一线、贴近实际、服务生产,同心根管钻进工艺改进、排列指标分析助手、新型遥控钻机等一大批实用有效的创新成果,适时转化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王勤耕说,通过开展基层创新活动和成果推广应用,更为有效地突破了高难山地勘探禁区,实现了安全、质量、效率全面提升。仅今年,该公司在多项创新技术的赋能加持下,已完成物探项目5个,二维355千米、三维3332平方千米,综合完成比53.3%。节点与有线采集日效均提升10%以上,三分量创下日采集1101炮的新纪录,整体资料一级品率达到91.35%,较去年提高5.5%。为了提升创新成果的“积细流,成江海”,目前该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管理和科学规范运行体制,并制定了“创新采集利器,实现山地机械化施工”的长期目标。
“项目大了、时间紧了,效率提高了,单员的工作强度反而降低了。”谈到这几年的改变,长年挺在野外采集一线的南充三维项目负责人王铎翰这样点赞。作为物探队经理的他,对智能物探队建设再造物探作业流程,强力推进物探项目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感触颇深,“擦亮‘油气之眼’,咱们‘创新’有力量!”
附件:1.png
附件: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