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

      2017-06-27

 

  旭河生发【2016】21号

 

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设备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长周期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设备管理原则

第二条 设备管理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保养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设备管理部职责

(一)设备管理部为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从选型、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检修、调拨、报废全过程的管理。

(二)组织贯彻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负责制定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及检修规范,并监督实施。

(四)拟定设备管理各项考核指标,将设备考核指标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并对考核指标进行统计,按照考核方法落实考核。同时通过对设备考核指标的分析,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建立公司TA、A类设备的管理台账,负责对公司关键重点设备做好精密点检工作,实施对设备关键运行指标的监控,保证设备的安全良好运行。

(六)负责建立公司特种设备及关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台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周期进行检测。审核特种设备的修理及改造方案。组织各单位建立自己的特种设备台帐。

(七)负责公司设备管理创新和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八)参与制定设备改造计划并配合技术部实施。

(九)负责公司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的编制,监督大修项目按计划实施,负责大修项目所用备件计划的审核催办工作。负责大修质量的验收和评价工作。

(十)负责外委修理项目的审核,编制外委修理技术协议,并组织外委检修项目的交工验收工作。

(十一)负责对月度计划检修项目及检修指导指导书进行审核,组织检修结果的验收评价。

(十二)负责组织新增设备、新型备品备件的调研、选型工作,配合采购部完成招标、采购工作,参与设备及备件质保期满的验收工作。

(十三)对各单位的设备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设备使用单位认真开展设备的“维护保养”、“点(巡)检”、“润滑五定”以及“计划检修”等工作,确保设备完好。

(十四)负责设备事故管理工作,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十五)协助生产车间对岗位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知识培训。

(十六)负责组织设备技术难题的攻关工作。

(十七)负责公司设备及设备重要备件报废的技术审核工作。

    第四条 使用单位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有关设备管理制度。

(二)使用单位是设备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三)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设备管理各项考核指标。做好设备管理各项考核指标的统计及设备信息的传递反馈工作。

(四)负责建立本单位设备管理档案,并做好相关信息的填写工作。

(五)负责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及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按照计划组织检测工作。

(六)负责组织本单位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点(巡)检及润滑工作。

(七)负责提交本单位年度及月度大修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八)负责提交本单位设备备件采购计划,并负责督办。

(九)对本单位维修力量无法完成的维修、大修及技改任务,可申请机动车间大修组或外部维修队伍完成,生产车间担负维修费用。

(十)生产车间应配合承修单位完成本单位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大修工作。

(十一)负责申报本单位计划检修项目,制定项目的检修作业指导书,并组织检修项目实施。

(十二)加强设备事故管理,认真组织本单位设备事故的分析,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十三)对本单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及操作技能。

(十四)编制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负责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十五)负责本单位无使用价值设备及备件报废手续的办理。

(十六)负责本单位闲置封存设备、报废尚未拆除设备的保管工作。

    第五条 机动车间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有关设备管理制度。

(二)全面完成公司下达的设备管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做好设备管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及设备信息的传递反馈工作。

(三)建立公司电气设备的管理档案,并做好相关信息的填写工作。

(四)负责先进节电技术及节电设备的推广及应用。

(五)负责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及监视和测量装置台账,按照计划组织检测工作。

(六)负责公司高低压供电设施日的点巡检及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公司供电系统的稳定。

(七)负责公司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的点巡检及维护保用工作,保证电气设备、DCS及PLC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八)负责责任范围内机械、电气设备的点巡检及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

(九)负责按时提交本单位负责设备的年度及月度大修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十)负责申报本单位计划检修项目,制定项目的检修作业指导书,并组织检修项目实施。

(十一)编制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负责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十二)按要求完成生产车间委托的的设备检修、大修及技术改造任务。

(十三)配合生产车间完成突发设备故障的应急抢修工作。

(十四)对本单位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及操作技能。

(十五)加强设备事故管理,认真组织本单位设备事故的分析,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十六)负责本单位无使用价值设备及备件报废手续的办理。

(十七)负责本单位闲置封存设备、报废尚未拆除设备的保管工作。

第四章 设备前期管理

第六条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的规划到设备投产阶段的管

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调研、规划与选型、设备计划的编制及投资预算、自制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设备采购订货及安装调试,计划落实后的质量跟踪监管及设备入厂后的安装验收工作。

第七条  设备投资规划要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计划为依

据,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能力的同时,考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型设备,从可能获得的技术进步和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根据资金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佳设备投资规划方案。

(一)设备使用单位或相关部门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负责编制

新增设备或更新改造申请计划,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并填制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设备管理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计划,对各单位新增设备或设备更新改造立项申请进行调研,对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初步评审和筛选。

第八条  设备的选型要综合考虑设备生产效率、工作性质、可靠性、适应性、维修性、经济性、标准化程度(公司内机型的简化和统一)、操作要求及人机关系、安全环保等要求,经济效果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信誉、服务、价格、交货期等因素。生产中设备的选型由设备管理部负责;新增工程项目的设备选型由工程管理部负责、设备管理部确认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设备管理部负责生产设备改造的分解落实,进度实施,同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组织项目的交工验收工作。工程装备部负责新增项目的分解落实,进度实施,同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组织项目的交工验收工作。

第十条  设备到货后安装调试及验收执行《物资采购及验收管

理制度》。

第十一条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试生产阶段,项目责任单位与设备使用单位办理内部移交手续,设备使用将其纳入正常设备管理;设备遗留问题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联系设备厂家解决。

第十二条  设备在投入试生产前,设备管理部组织编制完成设备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第十三条  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TA、A类设备的台账和档案,设备使用单位建立B、C类设备台帐和档案。

第五章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

第十四条 设备的使用

(一)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明确主操作,交接班记录应记录设备运行状况。

(二)设备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须进行岗位操作规程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指定设备,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相关培训档案。

(三)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野蛮操作,严禁超负荷、超规范使用设备,严禁解除安全联锁装置操作,如必须解除应由车间设备主管同意并做好记录。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将“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规程”要点摘出,放置在操作室内方便操作人员观看。

第十五条 维护保养

生产设备要严格执行三级维护保养制度

(一)日常维护保养

操作人员接班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清扫、润滑到位;班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班前打扫设备卫生,按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设备部定期对各单位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一级保养:以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为辅,每天利用检修时间对设备进行局部、重点部位拆卸检查,调整各配合间隙,紧固各部螺栓。一级设备保养记入各单位设备档案。

    (三)二级保养(计划检修):由各单位编制检修计划,经设备部审核后实施,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修,恢复局部精度,达到工艺要求。二级保养计划要在点检基础上安排,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二级保养完成后,按相应标准进行验收,设备操作、检修及设备管理人员三方签字,检修记录和验收记录存入各单位和设备部设备档案。

   第六章  设备的点检管理

    十六 点检的目标

点检的目标就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规定的周期、规定的部位对设备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

第十七条 点检的分类

(一)日常点检

由设备操作工及包机维修工、包机电工负责。负责对生产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点检,填写设备点检表,并负责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工作(祥见设备点检标准)。

(二)专业点检

    由使用单位车间主任、主任助理负责,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和重要部位进行点检,填写设备点检表,对设备隐患进行检查、诊断并提出解决意见,限期修复和完善

(三)精密点检

    设备部负责,设备部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监测工具对A类设备进行关键指标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填写检查表,提出设备的计划检修及大修建议。

第十八条 点检周期

(一)日常点检:包机维修工、电工每天一次,炼焦、备煤、运输作业部操作工每班一次,化产、甲醇操作工每小时一次。

    (二)专业点检:周期为每周一次。

(三)精密点检:周期为每月一次。

第十九条 点检标准及问题处理要求

(一)点检标准

    各级点检人员按照点检标准中的部位和标准进行点检,认真填写点检记录表,按表中要求的标准对应填写点检结果。

(二)隐患处理要求

    1、对点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及时处理。

    2、小问题处理不过班,由点检人员负责;一般问题处理不过夜,由生产班长负责;大问题处理不过周,由生产车间设备主管负责。

    3、本班未能处理的设备隐患,应在交接班记录上作好记录,并在交接班时进行交接。

    4、本班无法处理的设备隐患,应上报调度,并精心操作,注意观察,关注设备缺陷发展。

    5、涉及人员或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应上报调度申请停车处理,紧急情况下可先停车后汇报。

第二十条 点检的管理

(一)设备点检运行管理工作归各车间,车间制定本车间的点检制度及点检表,由设备部审核后执行。各部门设备主管具体负责设备点检工作的组织、协调、统计、汇总工作。

(二)各部门将各设备点检表格放置在设备操作室,由各班操作工负责保管,电气点检表可放置在配电室内。各级点检人员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对设备进行点检,点检后由操作工确认并签字。

(三)各班组长负责点检表格的定期收集整理上交工作;车间设备主管每月负责收集整理点检记录,将点检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汇总,在每月的设备例会上汇报。

(四)设备部对各单位点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通报一次检查结果,发现问题责令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未按时处理的按规定进行考核。

第七章  设备的润滑管理

第二十一条 润滑的目标

设备润滑的目标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降低动能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

第二十二条 设备的润滑“五定”

设备润滑工作严格按照“润滑五定”的要求进行。

(一)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

(二)定质:按润滑图表规定油脂牌号用油。

(三)定量: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实行定量消耗。

(四)定期:按规定期加油或清洗换油,保证正常润滑。

(五)定人:按照操检结合的原则,规定每台设备、每个润滑点的润滑人员

第二十三条 润滑要求

(一)依据设备润滑标准,排出每月润滑计划。

(二)润滑人员按照每月润滑计划进行润滑工作,每润滑点的润滑时间不得超计划润滑时间。

(三)设备润滑时应挂牌作业,以保证润滑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润滑人员设备加油后必须在生产操作工作运行记录上签名,及时与操作工、交流、沟通协调对设备润滑存在问题并及时汇总、整改共同制订合理的处理方案。

(五)对易发生故障的润滑关键部位进行跟踪加油。

(六)对设备日常运行中,润滑发现疑问的部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润滑。

(七)对检修、大修或抢修设备的加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八)对设备润滑中发现的设备异常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九)设备加换油时,应加足到设备油标规定位置。

(十)润滑时应保证润滑质量和油品质量,做到油脂的清洁、无水、无尘土、无杂物掺入。

(十一)设备润滑人员按要求使用、妥善保管加油工具,按要求放置规定位置。

(十二)做好加油现场、加油部位的油污清理,保持清洁干净。做到废油利用、回收。

(十三)润滑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填写润滑记录。

(十四)设备润滑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润滑工作总结,查找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四条 润滑油脂的管理

(一)新进厂润滑油的检测

1、每季度对新进厂润滑油抽检一次。

2、每个厂家、每个牌号抽检油样1个。

3、财务部仓库、设备部、采购部、监察部共同抽样,保持抽样的公正性,仓库负责实际的抽样操作。

4、设备部负责将抽检油样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5、抽检不合格,对供应商进行处罚,并列入不合格供应商名录。

6、采购部将润滑油抽检不合格的处罚措施列入采购合同。

(二) 润滑油的保存

1、公司库房及各车间应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润滑油脂的统一管理,做好领用发放工作。

2、润滑油脂要分类、分牌号设置明显标牌,放置合理,严格控制混乱油脂牌号和类别。

3、保证润滑油脂质量,严防水、尘土、铁屑及其他杂质渗

4、对回收废润滑油脂应妥善处理和保管,以防止混人合格润滑脂。

5、凡设备变更加注润滑油牌号,应由车间向设备部提出申请,经设备部签字确认后,方可执行

(三)润滑油的更换

1、按照油品检测计划对使用中的润滑油进行检测,检测指标无法满足需要方可进行更换。

2、根据油品检测结果,由各车间提前申报油品购置计划

3、更换新油前应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油的更换尽量与大、中修结合进行更换下的废油,应分别存放,送往库房统一处理。

4、更换润滑油时,应将润滑油加到油标规定位置。

5、操作工及包机维修工每班对设备的油质及油位进行检查,发现油低于油标规定位置应加到规定位置以上,油质已变黑应换新油。

6、每次换油后,应详细登记在润滑记录上。

(四)废油的回收

1、更换后的废油,库房应负责组织回收并妥善处理。

2、同一品种,不同牌号的废油应收集在一个桶内。

3、特别脏的和不太脏的或混有冷却液的废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4、车间维修用于洗涤的废油及其他废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5、高级的废润滑油和一般用的废机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6、废油油桶应当加盖,防止灰砂及水混人油内。

7、油桶应有明显的标识,仅作储存废油专用,不应存放其他液体。

第二十五条 润滑台账

(一)润滑计划

1、编制检修拆检加油、换油计划。

2、编制油品、物资材料计划。

3、填写润滑记录

4、完善、修正、制定润滑计划表。

(二)润滑记录

1、润滑记录

    记录润滑点、润滑时间、加油量、责任人、润滑前后的设备状态及润滑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及处理记录等信息。

    2、设备润滑缺陷记录

    设备设计、安装、遗留的问题,整改措施。

3、故障记录

设备润滑故障部位、内容、原因、修理、对策记录。

4、油品消耗记录

    记录实际消耗的油品名称、规格、品质、数量、价格信息。

第八章  设备的维修管理

第二十六条  设备维修原则

设备修理坚持修理和技术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设备运行指标控制为基础,维护保养和修理并重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设备维修的管理内容仅适用于计划检修的项目,设备抢修的管理执行《设备事故管理规定》。

第二十八条  设备维修类别

    (一)设备大修

    设备大修是指要对被修设备进行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修复或更换全部磨损件,同时修理、修整电气部分以及外表翻新,全面消除设备大修前存在的缺陷,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性能和效率。

    设备大修是对生产设备因长期使用,其主要部位损坏(磨损、腐蚀、疲劳、变形等)而进行的一种实物补偿,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恢复使用价值、提高设备完好技术状态的必要措施。

   (二)设备中修

    设备中修是指根据设备技术状态,使用性能达不到要求的某些项目进行针对性修理。一般要部分解体,修复或更换磨损机件,以恢复设备的精度、性能。

   (三)设备小修

   指定期维护规定的内容或针对日常点检发现的问题,部分拆卸零部件进行检查、修整、更换或修复少量磨损件,通过检查、调整、紧固机件等技术手段恢复设备使用性能。

    第二十九条  公司有检修能力的项目以内部检修为主,对无检修能力的项目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设备部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后报维修件计划。外委修理项目由设备部起草技术协议,采购部负责联系维修单位及商务合同的签订。

第三十条  设备的大修严格按照公司《设备大修管理办法》

的要求执行。

第三十一条  设备的小修项目及部分中修项目,各车间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实施统计,能利用每天检修时间处理的由车间自行安排处理,检修时间较长的中修项目利用每月计划检修时间处理。

第三十二条  大中修项目的检修,维修单位应编制检修作业指导书,设备部组织使用单位、机动车间、生产车间、安环部共同对检修方案进行讨论,确认检修方案、安全措施无误后方可实施,检修作业指导书提交设备部备案,安全方案交安环部备案,生产部根据检修项目及生产情况合理安排检修时间。

第三十三条  设备部组织生产车间、维修单位对设备大中修项目的检修质量进行验收,验收报告设备部进行存档。

第九章 设备的报废管理

三十四  设备报废既是设备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我公司设备特点及使用情况,以追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综合效能最高为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三十五  设备报废的原因

(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零部件的磨损和材料的疲劳、老化,使设备的技术性能逐渐退化。这种技术性能上的退化可以部分通过修理得到补偿,但是每次修复后技术性能都要接近或低于原来水平,而且两次修复间的使用时间越来越短。因此,设备的修复有一定的限度,当设备的技术性能下降到极限时,设备应当报废。

(二)由于技术创新,出现了高效率、高经济性的新设备,这时会提高使用设备性能的最低要求水平。当旧设备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最低要求水平时,使旧设备提前退役。

(三)当原有的设备不能满足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的最低要求时,设备进行报废

第三十六条  设备报废的条件

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提出申请报废:

(一)经过预测,继续大修后设备的技术性能仍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生产需要的(人为破坏因素除外);

(二)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三)大修虽然能够恢复精度,但是不如更新更经济;

(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五)因为自然灾害或者事故损坏无法修复或者修复费用过高者,因为机型陈旧无配件者及其他应当淘汰的。

第三十七条  设备报废的程序

设备的使用单位OA上公文管理-请示报告里填写内部事务请示单并在请示类型里选择“设备报废”,设备的报废原因要具体、详细地填写。生产设备报废由使用车间填写设备“内部事务请示单”,负责人签字认可后设备管理部。设备管理部安排相关人员现场鉴定,对申请报废的设备逐一进行详细的技术鉴定,分别确定各台设备报废、继续使用或者调剂,对于同意报废的设备继续提交财务部、生产副总、常务副总经理审核

第十章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归设备管理部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2016年12月22日起执行,原《设备管理制度》作废。

 

 

 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O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附件:旭河生发【2016】21号:设备管理制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