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毗邻雄安新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
学校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学校占地920.2亩,已建成34.3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数学与计算机实验室、外语实验室、公共机房等9个类别的实验室,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554.44万元。建有较先进的基于异地双活存储的数据中心,校园网实现有线、无线双网覆盖。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38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16种为珍善本,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18个全文数据库。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924人(专任教师6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5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
学校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特别是保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面向保定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区域生态、文化艺术、教师教育五大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8个,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艺术教育》课程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在线开放课程。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省级教改课题39项。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18项,市厅级课题326项,横向课题42项,成立了17个科研团队;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8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2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38篇。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5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
学校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合作领域,与行业、企业共建共赢。结合区域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与128家企业合作实现了从融入走向深度融合。201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确定“保定学院现代实训中心”为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跻身全国650所地方应用型高校第一方阵,开启了百年老校战略转型和复兴的新征程。
2017年学校成为“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全国首批13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学校建设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等8个国家级项目。
学校现有实训室274个,先后与河北狮鹫航空公司共建“狮鹫航空?保定学院飞行器实验室”,与北京洛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保定市物流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与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京津冀”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建成“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示范团培训基地”“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基地”“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聘请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为特聘教授。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隆基泰和商贸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单位的94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先后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魏力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孝廷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校园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校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黑山州立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百余名学生赴国外院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多位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二十余名师生经国家汉办选拔赴美国、加纳、萨摩亚、泰国、菲律宾进行汉语教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设“三位一体、以文化人”德育模式,实施“七大育人工程”,形成了循环向上、文化育人长效机制。2000年以来,学校契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吹响到西部教书去的青春号角,150余名支教毕业生融入西部,扎根基层,为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12月,学校百余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事迹相继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转载。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习近平在信中表示,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由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专题展出。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先后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庆系列节目《奋斗新时代》,讲述了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侯朝茹、李桂枝、荀轶娜、庞胜利等人的感人事迹,赞誉这个群体是“奋进新时代的重大典型,他们是榜样更是号召”。
学校将秉承“德业兼修、知行并重”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步伐、更加激情的创造,扬跨越之帆,乘腾飞之势,朝着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受人尊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数据更新截至2019年5月)